来,让小编帮各位
先简单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
2月19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报道,扒出了麦肯锡的众多“黑点”,总结如下:
先曝光麦肯锡内部对冲基金MIO Partners
直指两者存在内幕交易、隐瞒利益冲突等数宗罪
质疑MIO与一家离岸资管公司有“不正当关系”
看到报道,麦肯锡立即开始公关。
在社交平台推特回应表示“这报道完全是扯淡”。
在官网火速发表了针锋相对的声明,和纽约时报刚正面!
很多同学看了还是一脸懵逼
麦肯锡还和对冲基金有关系?
这个MIO到底什么来头啊?
内幕交易的丑闻又是哪件事啊?
让小编接着给大家细致分析一波~
麦肯锡低调运行多年的对冲基金
麦肯锡是唯一一家在运营对冲基金的大咨询公司,而这家基金名为McKinsey Investment Office,也可称MIO Partners。
麦肯锡称,建立MIO对冲基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管理员工的退休账户。
同为管理咨询巨头的Bain和BCG看到这里,脑海里一串问号:难道不可以像我们一样,将员工的退休账户交给了第三方资管机构Vanguard管理吗?
据英国金融时报称,MIO是为了留住麦肯锡的顶级人才而设立的。
MIO为大约3万名麦肯锡现任和前任合伙人及其他员工提供服务,致力于通过卓越的投资业绩和建议,增强他们的长期财务稳定性。
即便MIO和母公司麦肯锡一向低调行事,但是麦肯锡响当当的名声,以及MIO的奇迹盈利能力,注定“人红是非多”!
MIO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MIO这家对冲基金的吸金能力十分强大,在过去30年里创造了数亿美元利润,目前管理规模已达123亿美元。
更牛逼的是这家对冲基金的明星产品:Compass Special Situations,在过去25年里,创造了24年里都实现盈利神话。唯一一年的亏损发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顶峰时期。
纽约时报看到的内部文件显示,2000-2010年,MIO的旗舰基金Compass Special Situations Fund年平均回报率超过9%,远远跑赢了标普500指数。
光从Compass Special Situations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只专注于各种特殊事件(包含破产清算重组等类型)套利的基金。
然后,问题就来了!
虽然MIO宣称自己是独立管理,所有活动都与麦肯锡的咨询业务分开,但是在一份文件中显示,MIO是可以投资由麦肯锡担任咨询顾问的公司。
截图来自MIO官网
各位要知道作为管理咨询领域三大巨头之一,麦肯锡的“关系户”可是遍布全球。
根据麦肯锡官网显示,麦肯锡在全球有约2000名机构客户,其中包括全球前100大公司中的90家。此外,麦肯锡还为三分之二的顶级矿业公司、超10家大型航空公司和约60家大型银行提供咨询服务。
由于麦肯锡咨询业务往往是高度保密的,且作为未上市的全球咨询顶尖提供商,还免除了许多披露要求。
所以,纽约时报就非常怀疑麦肯锡是否有利用其在各种合作伙伴的咨询业务的深度参与(破产,重组并购等),而获得项目信息,借此优势和旗下的MIO进行内幕交易。
而下面小编要说的这件事情,更是让麦肯锡卷入丑闻舆论风波。
美国版“我不是药神”?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说过Valeant Pharmaceuticals?
这是一家美国制药企业,也着实是一家恶臭公司。
Valeant致力于收购现成的制药商,而非投资开发新药,它将救命药品的价格提高了多达5,785%,病患别无选择,只能付钱。
这样的做法受到了美国人的暴风谴责。
在2016年,Valeant和其首席执行官J. Michael Pearson被传召至参议院作证,受到议员们的猛烈抨击。而随后该公司的一名高管也由于欺诈罪而锒铛入狱,公司股价受丑闻影响而暴跌。
不过,在一两年前,Valeant还是华尔街重金追捧的对象,一些知名投资方甚至不知疲倦地在财经新闻频道宣传这家公司。
但是有一家投资方却异常低调,几乎无人知晓,而它就是MIO,甚至麦肯锡和Valeant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纽约时报称,麦肯锡与Valeant联系深厚,包括Pearson在内的四名Valeant高管都曾在麦肯锡任职。
2014年底为,在麦肯锡为Valean就药品价格和收购方面提供咨询建议时,MIO的两只基金Compass TPM和Compass Offshore TPM购买了Valeant的间接股权。
2015年初,MIO另外两只基金也间接购买了Valeant的股份。
对此,纽约时报就坚称麦肯锡庞大的关系网络显示出麦肯锡对冲基金的不寻常性质,以及基金投资与公司向客户出售的建议之间未公开利益冲突的可能性。
和这家离岸资管公司有不正当关系?
此外,纽约时报还披露称,在麦肯锡为岛国Puerto Rico提供债务咨询的同时,MIO基金还投资了该国债券。
(Northern Trust的根西岛办公室 来源:纽约时报)
虽然MIO大部分投资至今没有披露,但纽约时报却通过对基金的前任官员和股东的采访,以及对包括法庭文件、招股说明书和泄露的离岸记录在内的数千页文件进行梳理,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MIO其中一些投资涵盖了像尼泊尔加德满都赌场这样被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的不寻常的地方。而其中还入股了一家基金,该基金曾借钱给一个日后成为中国最出名逃亡者的人。
下图是一份破产索赔文件列有为麦肯锡所有的基金所持有的波多黎各债券。
照片中标黄的两列显示其面值(左)以及索赔金额
麦肯锡的回击是否够有力?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纽约时报的报道。还要来看看麦肯锡的回应。
小编总结了一下重点,大致如下:
MIO并不赚钱,还亏钱?
麦肯锡声明MIO的业务没有为其带来利润,甚至,麦肯锡还反倒为MIO的部分业务提供补贴。
麦肯锡咨询业务与MIO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MIO大约90%的资本是由外部第三方管理人员管理的。MIO的董事会(有麦肯锡的前/现任同事)并不参与投资决策,也不选择投资经理。董事会只在第三方管理公司MIO的专业员工选择与之投资之后才会进行审查。
MIO缺乏透明度?
MIO受到美国证监会SEC的监管,其总部位于伦敦的子公司受到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MIO通常会公开披露其结构和一般投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麦肯锡在官网甩出了波多黎各金融监督与管理委员会委托第三方出具的独立报告指出,证明公司的咨询业务不会与MIO共享机密信息,反之亦然。
麦肯锡和纽约时报的battle战现在就告一段落。
虽然还未出最终结果,我们吃瓜群众也不能定论MIO是否如纽约时报报道的那样,和麦肯锡暗藏猫腻,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咨询行业在“跨界”这一方面真是玩得666,像麦肯锡已经把手伸到对冲基金这样的买方行业了,而咨询行业最显著的“跨界”效果便是成功入侵广告行业!
咨询行业又来入侵4A公司拉
最近一年多来,时长都能听到咨询行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和广告公司抢客户,通过不断收购创意机构入侵广告行业。
其中,动静最大的莫过于埃森哲了!
WPP:媒介购买业务也要抢?
埃森哲作为咨询公司,却十分重视数字营销领域。它收购超过20家数字营销公司,而它的数字代理公司——埃森哲互动公司(Accenture Interactive)更是17家公司并购最终的合体。
而去年5月,埃森哲互动公司还组建了程序化服务部门,提供内部规划、媒体企划与购买这些业务,直接和WPP、宏盟(Omnicom)等公司争抢媒介广告的生意。
要知道,媒介购买业务可是广告公司的一大收入来源。有数据显示,媒介购买业务占据 WPP 47% 的收入。
不过埃森哲主攻数字广告市场,而非传统媒介,但是各位也知道的,如今数字广告才是“金主爸爸”,在全球广告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据IAB 的一份报告称,2017 年数字广告增长 21% 达到 880 亿美元,超过了电视。
2017年美国所有类型的广告代理公司51.3%的收入,对比2009年,广告公司数字业务的营收份额几乎已经翻了一番。
当然,爱数字营销的可不止埃森哲这一家咨询公司。在去年Adage发布的榜单中,全球十大数字营销集团中就有埃森哲互动、IBM iX、德勤数字的身影。
早在2016年,IBM收购德国数字广告公司Aperto,将其整合进入IBM iX部门,也就是IBM自主的广告公司业务。
德勤数字:抢广告生意的不是我!
对于咨询公司入侵广告业的说法,德勤数字的总负责人Andy Main的态度如下图所示。
和热衷于媒体市场的埃森哲不同,德勤数字对媒体市场毫无兴趣,甚至还暗搓搓表示媒体方面的业务基本上已经被Facebook和Google接管了,他们才是分掉广告公司蛋糕的人!
话虽如此,德勤数字还是通过收购,不断扩展其业务。比如在去年9月,德勤数字收购了人工智能技术公司Magnetic并将其分析和算法嵌入到用户体验中,这需要技术、设计、商业技巧和创意的融合。
你是咨询行业未来要抢的人才吗?
各位懂了吗?
咨询行业如今专注于“跨界”,不仅体现在入侵其它行业,在招聘方面,咨询公司更是致力于候选人的多样性。
不信?各位可以来看看下面几位来自来自不同专业的WST学员,如何成功拿到咨询公司Offer的。
CS专业在咨询做Data
NYU
Oliver Wyman Data Engineer
CS专业
2018.8月-9月 学员onboard时,一心想走Tech Consulting,在上了2节课后,觉得可以加一个data的track一起准备。我们导师团队紧急discuss,同意学生的想法,也建议他可以多多networking来保证面试的成功率。
2018.9月-10月 学生跟随导师从简历,Behavioral Questions和Case analysis三个维度进行了面试辅导。同时做了大量的mock来为他准备Onsite interview。
2018.11 学生在Superday中发挥稳定,面对特别难得问题也从容不迫,和最后的manager的面试中给面试官留下了好印象,最终斩获了Oliver Wyman Boston Office Data Engineer 全职的Offer!
双专业进入战略咨询
LSE
Roland Berger Consulting
Accounting and Finance专业
2018.9 学员onboard时,technical方面不是很充分,我们WST团队根据他的情况,为他匹配了一位投行中technical非常强的导师进行辅导,学生陆续收到了几家投行的面试通知。
2018.10 学生发现自己对于原来的IBD track并不是很喜欢,我们团队经过深入探究,发现学生对于consulting的节奏和工作内容兴趣较大,为他匹配了一位在consulting领域有着非常多面试经历的导师,也将主要的location定在了国内。
2018.11 学生在新的track上适应的也很快,对于case的整理也有条不紊,学生在case analyst上面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最终拿到了Shanghai Roland Berger的 Strategy Consultant Fulltime offer!
理科专业进入咨询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E.K. Consulting Consulting
Finance专业
2017.6-2017.12 学生刚onboard的时候,没有什么相关的实习经验, 但是有1-2段marketing相关实习,所以比起其他来说对于申请咨询比较有利, 但是学生比较喜欢IBD的工作, 所以团队决定让学生IBD和咨询同时申请和准备。
2018.1-2018.5 这期间,在团队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帮学生完成了在IBD领域上的突破,做了一个美国的boutique的实习来给简历换血,但其实这也对咨询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018.6-2018.12 学生拿到了许多许多的面试,在banking这边,已经有几个superday在等待结果,consulting这边已经先一步拿到了一个不错的consulting PTA的机会。
当然,文科生/文理学院也是可以进入咨询的哦~来看看大二加入WST的Lizzy是如何拿下Econ Consulting中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NERA的Offer的!
BMC
Nera Econ Consulting
“我的实习经历不算特别丰富,但是好在GPA比较高。在WST的帮助下针对Econ Consulting做了针对性的networking,最终拿下了NERA的Offer 。
WallStreetTequila
是最具前瞻性的分享平台
求职故事、留学生活、工作心得
有用的好玩的,都在这儿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