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扑克客户端-beat365进不去-365手机app

办世界杯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办世界杯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巴西曾被誉为“足球王国”,足球比赛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2014年6月份,巴西圣保罗却发生了该国过去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事件。很多人认为与其花费巨资举办2014年世界杯,政府更应该将钱花在改善社会福利和教育等关键问题上。对此,国际足联主席布拉之后特表示,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不是为了从举办国赚取利益,并承诺,至少将1亿美元的世界杯收益回报给巴西。

实际上,正是2010年,国际足联在南非疯狂赚取利润,导致南非入不敷出,才导致了巴西民众对于世界杯的抵制。四年等一回,“当决赛的终场哨声吹响时,世界杯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收益吗?”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说,世界杯草皮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金子,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世界杯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而历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东道主对此也寄托厚望。

国际足联永远是赢家

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前就是如此。比赛前半年,南非世界杯组委会和南非政府曾乐观预期,本次世界杯将为南非GDP带来3%的增长,并吸引游客49.3万人,其中南非以外非洲国家4.8万,非洲以外国家44.5万。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美满:由于过高预期了世界杯的经济效益,南非世界杯的预算最终达到惊人的35亿美元,而收入情况则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总收益(不到120亿美元)达到历届世界杯之冠,但由于国际足联和南非政府早在2004年就签署了“全部收益免税”的备忘录(即国际足联在南非的任何收益和活动都可以免税,且有权不受南非汇率兑换制度的限制,根据这个协议,南非政府相当于多给了国际足联38亿美元),该组织独家拿走了多达87亿美元(1美元约合6.18元人民币)的南非世界杯收益,而南非自身却入不敷出。

世界杯收益项目不可谓不多,其中最炙手可热的,是电视转播费,2010年南非世界杯,该项总收益高达27亿美元,这项收益自1966年英国世界杯起,就成为世界杯和国际足联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商业赞助则是世界杯收益中历史最悠久的,曾经是世界杯最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地位则有所下降。2010年南非世界杯,国际足联指定了阿迪达斯、可口可乐、阿联酋航空、现代集团、索尼、VISA六大合作伙伴,此外还有8家法定赞助企业,赞助资金总额为20亿美元;相关纪念品销售收入,是近年来上升势头猛烈的收益项目,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垄断了所有带世界杯标志、名称产品的特许经营权,并将之交由美国公司Global Brands Group总代理,该公司再以逐级出售特许权的形式层层分包。世界杯纪念品销售总收入高达40亿美元,已超过电视转播和商业赞助,跃居世界杯上最赚钱的经营项目。

问题在于这些最赚钱的项目都被国际足联所垄断,东道主国在巨大的投入之后,所能够获得的收益要少得多。

南非为何亏

电视转播费和商业赞助且不去说,本来在纪念品销售方面,南非当地商家有望分一杯羹,但在国际足联的高压下他们也腾挪乏术:后者在赛前将一系列和国际足联、世界杯相关的名称数千个统统注册,列入商标保护范畴,南非当地厂商生产的纪念品甚至不能将“世界杯”、“南非”和“2010”并列,否则就会吃官司。当时南非曾有媒体开玩笑称,世界杯留给南非商家的纪念品盈利空间,就只剩下在赛场外兜售国旗和“嗡嗡祖拉”了。

东道主从世界杯主办中所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旅游收益和门票收益。但在这两方面,南非都大失所望:由于赛前频繁爆出治安丑闻,世界杯期间抵达南非的外国游客仅37.3万,较预期少23%,而南非以外非洲国家游客更仅可怜的1.13万人;门票方面,购买世界杯门票前来观战的外国人仅区区1.13万,门票总收入仅2.72亿美元。会计师行Grant Thornton的报告显示,世界杯给南非带来的GDP预期实际增长只有0.5%。只有预期的1/6。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东道主从世界杯经济中所能获得的利益,就只有旅馆、餐饮和汽车租赁等,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游客数量如此稀少,这些靠游客吃饭的产业,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要命的是,为世界杯所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并未能如期产生拉抬就业的既定目标。世界杯主办当年(2010年)一季度,南非失业率为25.2%,甚至比前一个季度还高出0.9%,世界杯前后,南非失业率分别为2009年24%,2010年24.9%,2011年24.9%,2012年24.7%,2013年一季度25.9%,几乎没有什么波动。尽管南非总统祖马称“对世界杯经济效益感到满意”,但这更多被解读为对国民、国会和反对党的一句交代。事实上祖马也更多从“世界看到南非的组织能力”等非经济层面,去诠释自己的“满意”。

世界杯拉动德国GDP

与南非世界杯的入不敷出相比,德国世界杯则是盈利的典范。德国世界杯的总投入约70亿欧元(1欧元约8.07元人民币),但收益据德国旅游局计算,则已突破200亿欧元。

其中仅游客消费收入就约30亿欧元,门票收入4亿欧元,其他私人消费约40亿欧元,创造就业岗位13.8万个,拉动GDP增速为0.3%。

德国邮政银行当时计算指出,世界杯期间抵达德国的外国游客,人均消费额在965~1200美元之间。世界杯期间德国仅旅游业总收入就占当年GDP总量0.04%。世界杯期间,德国推出“创意之国”理念,宣传德国在创意和技术上的优势,令当月德国商业信心指数达到1991年两德统一后的最高值。

不过,德国能够在世界杯经济方面交出迥异于四年后南非的良好答卷,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德国经济发达,有商业足球传统和典型的球迷消费模式,开发世界杯经济商机驾轻就熟。其次,德国地处全世界商业足球最发达的地区欧洲中心,周边球迷云集且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高在世界杯期间来德看球、消费十分便利旅游附加值也更理想。

此外,当时国际足联对世界杯经济的垄断,不像四年后那样严密、无孔不入,德国本土商家还能游刃有余地在国际足联禁脔之外,寻找到自己的发挥余地,四年后逼得本土商家近乎窒息的世界杯纪念品特许经营权,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尚未引起过多关注,国际足联官方统计中竟未曾专门列出这一条款。这届世界杯,国际足联总共拿走约13亿美元,仅占总收益的约5%,这自然会令东道主的日子好过得多。

欢迎访问中公网校,获取更多咨询:http://js.offcn.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